電子百科 | PCB人該如何看待AI
AI是英文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首字母縮寫,譯為“人工智能”,相信大家一定不會對這個詞感到陌生,相反,這個詞甚至已經到了泛濫的程度,幾乎各個領域都在談論人工智能。作為新技術和高科技的直接載體,PCB領域非但躲不掉人工智能的影響,反而會成為人工智能浪潮的潮頭。那么,PCB人該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應該采取什么措施迎接人工智能帶來的挑戰呢,相信本文會給您一個答案。
什么是AI?
AI,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是用于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技術科學。應用人工智能研發出來的機器能夠以類似人類智能的方式作出反應,例如機器人、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總之,人工智能可以對人的意識和思維過程進行模擬,在某些方面能夠替代人完成一些復雜的工作。
人工智能大體分為兩類:強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
● 強人工智能
強人工智能經常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當機器人有了思維,可以任意脫離人的控制,肆意對這個世界進行破壞。但是在現實中,強人工智能還沒有太大突破,未來突破的難度也是相當大的,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對此表示十分擔憂。
● 弱人工智能
與強人工智能相比,弱人工智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幫助人類解決兩個問題:效率問題和人做不到的問題。前者是通過數據和算法,解決在傳統領域不太好解決的問題,使工作效率提升。后者是幫助人類解決那些對人類來說困難或者不可能完成的問題,比如突破狹小空間、極端環境等。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的社會逐漸經歷了IT信息時代、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和人工智能時代。現在和未來,人工智能將對我們的生活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PCB人:機遇還是挑戰?
實際上,不僅僅是PCB人,各個領域對人工智能的看法都是類似的,大家都覺得人工智能的興起對人類來說既是難得的機遇,也是巨大的挑戰。
對于PCB人來說,人工智能帶來的機遇在于它能夠幫助我們提升生產效率。比如,現在已經有一些電路板設計軟件可以實現自動布局和布線功能,大大提升了PCB設計人員的設計速度,速度提高了,成本自然也會相應降低。
人工智能帶給PCB人的挑戰在于,生產自動化有可能讓工人失業,再者,飛速發展的技術逼迫工藝工程師要迅速學會適應人工智能帶來的變化,才能更加準確地分配生產資源,保證PCB生產的順利進行。PCB業界普遍人才不足,一旦缺乏自行開發AI的能力,那么資源整合和宏觀策略制定便會難上加難。
PCB人:加油!
PCB人并不是需要思考如何應對人工智能的唯一群體,全社會各個領域都需要提出應對策略,從PCB生產的角度來看,PCB人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 持續開發新技術
PCB人必須持續關注新技術的開發,并對任何現有新技術保持充分的敏感性。
● 提高認知能力
只有不斷學習,提高認知能力,才能對當下和未來的事物有比較清晰的認知,才可適時作出正確的選擇,這會在未來給自己留有更多的選擇余地。所以,PCB人需要提升人工智能時代到來的適應能力與協作能力。
● 積極擁抱人工智能
積極擁抱人工智能的意義在于消除PCB從業者的畏懼心理,充分認知各自的企業文化、管理特點、產品、制程與人工智能的關系,積極運用人工智能,提升各生產企業與員工價值。
● 合理借用資源
人工智能的開發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單一企業很難單獨實現,需要抱團取暖,上下游整合,借用政府、社會、協會、同業的資源,從易處著手,逐漸導入,做長期的規劃。
● 不斷開展自動化和智能化